【新智元导读】在光鲜外表下,OpenAI暗藏着令人震惊的黑暗一面!华人女记者郝珂灵深挖了奥特曼背后的秘密。这个曾宣称「造福人类」的非营利组织,被还原了沦为硅谷最贪婪的资本机器的黑历史。 Karen Hao郝珂灵屡获殊荣,长期聚焦AI对社会的影响。她为《大西洋月刊》等知名媒体撰稿。她曾任职《华尔街日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人工智能高级编辑。其作品常被全球高校选为教学案例,并获多国政府机构引用。她30岁前便斩获美国人文主义媒体奖、美国国家杂志奖(30岁以下记者类别)等重要奖项,本科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之所以会写那篇文章,完全是因为受Niall委托。当时,她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嘿,OpenAI看起来挺有意思的。」他就说:「你应该给他们写一篇深度报道。」 她很好奇,想弄清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具体是怎么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他们又是如何在坚持使命的同时筹集资金、吸引资本? OpenAI知道,单纯依靠研究突破,他们不太可能打败谷歌。基础研究的道路非常艰难,因为你永远无法预测突破何时会出现,它不是一条线性的发展路线; 而且,这也非常符合奥特曼的优势,因为他是个极为出色的筹资天才。而当AI模型的推进依赖于规模化时,最大的瓶颈就是资本。 在这个系列的报道过程中,Karen Hao不断遇到各种案例。她越来越相信:AI行业正在复制并强化全球范围内的结构性不平等。它似乎正在演变成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力量。 一旦开始以整个互联网为训练数据,依靠占地广阔的超级计算中心运行AI系统时,这背后所依赖的资源提取与劳动力剥削规模也上升到了全球层面。 第一是,帝国会攫取本属于其他人的资源。AI公司正在互联网上,大规模采集并不属于它们的数据,并获取他人的知识产权,这种做法本质上是资源掠夺。 第二是,帝国剥削大量劳动力。许多公司将AI开发中最艰苦、最低薪的工作外包到「南方世界」(Global South)国家或其他经济弱势地区。同时,它们所开发的许多技术,本身就是用来替代人工劳动的,也在进一步强化劳动力剥削。 第三是,帝国垄断知识的生产。在过去十年中,AI行业不断吸纳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人员,导致他们越来越少地参与开放科学,不再在高校或独立研究机构工作。其结果就是:我们将无法获得客观、全面的研究视角。 第四,也是最后一点,帝国往往伴随着激烈的「对抗性叙事」:「正义帝国」必须变得足够强大,才能击败「邪恶帝国」。因此,他们就宣称自己有正当性可以无限制地消耗资源、剥削劳动力。如果「坏人」先掌握了AGI,人类就会陷入灾难;但如果「好人」抢先拥有这些技术,他们就能拯救世界,人类也将因此获得福祉。 AGI几乎是这本书里贯穿始终的「隐形主角」。它像一道无形的阴影,始终笼罩在 OpenAI 的一切之上,仿佛在说:「这就是我们必须抢先实现的目标。」 于是问题变成:你的人生中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投入的?又还有谁比你更有资格去完成它? 在这样的逻辑下,只要最终实现 AGI,这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 因此,这也就成了他们一切行动的正当性来源。 这种信念也支撑着他们推行一种高度排他、精英导向的技术开发模式——他们声称,只有自己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与道德权威,才有资格控制AGI的发展与部署;而其他人则不应介入,因为这项技术「过于强大」,不容开放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