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看似简单的扫码赠礼,实则争议颇多。7月20日,江苏南通一名家长发帖反映,当地有商铺以“扫码送礼物”为幌子,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先下单再全额退还所付金额”的刷单交易,质疑商家利用小孩的单纯实施违法操作。21日,涉事花店负责人回应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否认是刷单行为,称该活动是美团组织的,且已经当事人同意。同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表示,此行为肯定不被允许,相关处室已介入开展调查。 涉事家长发帖称,一周前自己的女儿和同学在当地永旺梦乐城商场遇到了某花店的地推工作人员。该家长称,两名小孩均是未成年人,对刷单行为毫无概念,地推人员在家长缺席的情况下直接操作孩子的手机完成了两单“虚假交易”。 家长晒出的记录显示,7月13日的微信账单出现了两笔美团订单扣款,分别为52元和69元。随后的三分钟内,又分两笔返还了与订单相同的金额。 “两个订单商家一个是花店,一个是电脑维修店,是以外卖的形式下单的。”该家长称,商家在小孩扫码后的确送了礼物,一把印满了广告的小扇子,路上就被小孩扔掉了。“孩子根本不想要(扇子),她就是因为脸皮薄不好拒绝对方的扫码请求。”该家长认为,孩子的单纯不应该被利用。 针对家长反映的事情,涉事花店负责人回应称,其雇佣的地推人员确实以扫码送礼的方式接触了两位学生。“但没有强迫,可能是地推人员比较热情,小朋友也很善良,是在小朋友同意的情况下完成操作的,我们也送了对方扇子。”该负责人强调,此行为并非刷单,而是参加美团的“小袋鼠”推广活动。“受饿了么、京东外卖大战影响,店里每天有10单的推广量,需要顾客在店铺内下单有小袋鼠标签的商品。”她解释,整个过程未收取孩子一分钱,后续也会叮嘱地推人员不再找未成年人,也不再操作对方的手机。 此类推广行为是否涉及刷单,截至记者发稿,美团方面暂无回应。21日,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明确向记者表示,涉事商家的行为肯定不被允许。“不应该这么做。但具体违反了哪条法律法规,需要相关处室的工作人员介入后进行详细调查。”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线上消费的普及,有部分商家为提升店铺排名、营造热销假象,常通过地推方式寻找“刷手”,而防范意识较弱的未成年人、老年人往往成为其目标。今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其中明确提到,组织“刷单水军”虚构网店交易额,误导消费者属于典型的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4月,京东宣布投入100亿现金补贴,开启外卖大战。20天后,饿了么跟进,也投入100亿现金。3个月后,阿里跟进,再加500亿。随后,京东继续,又是100亿。 而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也才4920亿元。这意味着,仅在外卖这一个赛道上,这两家平台公司,就投入了全国各行业出海总投入的20%左右。 外卖是美团的主战场。面对市场的新情况,美团随后也应战,投入肯定也不会小,7月5日、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分别突破1.2亿、1.5亿,两次突破历史峰值。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回应“外卖大战”时就说:整个即时零售的市场总量,从年初的日均1亿单翻至7月12日的2.5亿单,其中绝大部分是泡沫。 用刘京京女士的话说,商家不参加补贴活动,就没有流量,顾客看不到你,当然就不可能有订单;而被迫参加了,来的又是赔本赚吆喝的羊毛单,员工快累趴了,餐厅也快赔干了。 当然从消费者角度看,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还是挺不错的。但过去几年,我们看过多少次补贴大战,每次轰轰烈烈,但大战过后,消费者又真正得到多少?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超低价或许一时让消费者得利、商家涨单、骑手增收。但必须正视,“爆单”效应造成的是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骑手疲于奔命、影响商品与配送服务质量。 以美团为例,我看到,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就说,美团不愿参与内卷、也反对内卷,但为了自保不得不反击。“别人用非理性的方式冲击你,你被迫反击。如果在主营业务上我们不参与的话,连转AI的机会也没有了。” 他也呼吁,行业应该回归理性,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一起讨论和反思,这种冲单到底对社会有没有正面影响,对整个产业持续发展有没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