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28日,3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和项目执行志愿者(以下统称“参与者”)汇聚广州,共同开启了悦读相伴项目的初阶学习之旅。 悦读相伴项目建立了完善的执行支持体系。从种子讲师培养开始,完成任务后即可参加线下初阶培训。在后续执行过程中,还提供丰富的线上线下交流机会。 我们期待更多有意愿开展阅读课程但缺乏阅读教学资源的教师和志愿者参与进来,成为有能力支持乡村儿童阅读的大人。 如果自己都未能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行思考并联结自身经历,那么在带领学生开展阅读课程时,想要让学生更投入、进行更深度的思考就会更具挑战。 因此,在活动开始时,茜茜老师通过“共鸣圈”提出与孩子相关的问题,引导参与者回忆与孩子相处的时光,促进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了解。 随后,茜茜老师引导大家共同思考“阅读是如何发生的?经历了哪些关键过程”,并引入PISA阅读策略,与参与者分享如何理解文本、提取和储存信息。 为了让参与者更深入地感受绘本的魅力,各小组一起共读了《等一等》《爷爷的肉丸子汤》《最低年级里个子最小的女孩》《梵高和我》《这不是我的帽子》《我们父子俩》《贝太太从前为什么那么凶》。 每组分享自己编写的故事后,大家揭开被遮住的原文,不禁笑起来——原来绘本内容和自己想象的如此不同,或是佩服自己感知得如此准确。 茜茜老师通过带领共读《玛德琳和图书馆里的狗》,帮助大家从绘本中了解儿童学习阅读时的状态与挑战,理解儿童发展特点与心理。 随后,她向大家介绍“阅读循环圈”,讲解儿童阅读所需支持,并具体分享大声朗读、持续默读等阅读指导方法,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发展特点与支持策略。 随后,各小组尝试为这些问题提供合理答案。通过这一过程,参与者不仅掌握了整本书分段阅读的技巧,还体验了基于文本提问的乐趣,理解了提问在儿童阅读活动中的意义,共同探讨了提问背后的理念与价值观。 我们发现,参与者从一开始仅设计自己“喜欢”的图书角,到现在更多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参与和管理。大家在分享中纷纷表达后续将如何引导学生以主人翁身份认识和使用班级图书角。 其实我有很多话想说,但更愿意把这些感受藏在心里。最后,我只希望我的学生能够轻松、愉快、自由、开心地上阅读课,这就足够了。 还有这么多老师,把这么好的绘本和理念,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带给孩子们,这些孩子们真的很幸运。我想回去以后,一定要用我学到的方法,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