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达成的协议,欧盟出口美国的绝大多数产物日后将需缴纳15%的关税,而不是特朗普此前所威胁的30%。尽管欧美爆发贸易战的风险暂得缓解,但欧盟内部对协议的部分条款争论不休,尤其是“在美国增加6000亿美元的投资,并从美方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产物”这一条更是招致许多批评。 在特朗普3月宣布对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后,欧盟决定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此后,欧盟负责贸易的官员多次前往华盛顿进行磋商。法国和德国对美态度强硬,甚至一度表示要启用相关法律工具来对抗美国。甚至在上周,欧盟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还显得颇为强硬。然而,30%的关税高悬于头顶,随着时间线越来越靠近特朗普划定的8月1日最终期限,欧盟有些“顶不住了”。 一位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欧盟官员在讨论中滔滔不绝,其间提到了一些当地的大型公司。在欧盟官员向特朗普保证会进行投资计划后,特朗普仅简单回应称,“证明一下”。 会谈结束后,双方共同宣布,美欧达成新贸易协议。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物征收15%的关税;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购买美国的军事设备,以及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 此外,部分商品将不征收任何关税,包括飞机及飞机零件、某些化学品和部分农产物。另有一项对于半导体的单独协议可能即将宣布。 冯德莱恩称,15%的关税“对某些人来说肯定是一个挑战”,“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保留了欧盟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她还表示,未来三年,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石油和核燃料的投资,将有助于减少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巴黎索邦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永升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当前的情况反映了美国贸易政策的整体转向。从历史维度看,二战后的特殊地缘政治格局使美国长期给予欧盟优惠待遇,这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交易。目前15%的基准关税属于折中方案(最初提案50%,后降至30%,英国模式为10%)。 总体来看,欧盟希望将关税保持至15%,以便向选民交代,这是欧盟快速妥协的原因之一,更从侧面反映出欧美关系的特殊性,欧盟与美国两大经济体一直被视作“同根同源”,美国也被视为欧洲文明的延伸,两大经济体利益体现出一致性,在应对中俄态度方面也存在战略协同。 而15%的关税对多年习惯了贸易红利的欧盟来说究竟影响几何?赵永升认为,关税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虽然对出口导向型行业(如德国汽车业)冲击较大,但对欧盟整体经济影响可控;相对应的,关税提升也会通过价格弹性部分传导至美国消费者,故而实际贸易量降幅可能小于税率增幅。 《南德意志报》评论写道:“这项协议对欧洲来说是一个糟糕的协议。特朗普不仅在关税争端中羞辱并勒索了欧盟,最终还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美国总统肆意妄为,现在要对欧盟商品征收15%的关税。而欧洲呢?竟然听之任之逆来顺受。” 而欧盟贸易谈判团队负责人马罗什·谢夫乔维奇28日表示,采取更强硬立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显然是我们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能达成的最好协议”。 但对欧盟成员国来说,这并不是一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协议。与德国和意大利迅速接纳该协议不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一直保持沉默。之前,法国的态度一直很强硬,曾呼吁欧盟启用“反胁迫文书”等贸易武器来对抗美国,但欧盟委员会从未启用这些制裁工具。 行业组织也对协议感到失望。德国主要行业游说团体BDI表示,这象征着跨大西洋贸易的“致命信号”;德国中小公司联合会表示,该协议将产生“灾难性影响”。 本次协议的重点是那6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和预计将分三年采买的、总价为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物计划,更重要的是,这一项临时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仍须通过一份联合声明来锁定。 欧美媒体还指出,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进口交易脱离了市场现实。为了兑现这一承诺,欧盟必须购买比去年多一倍的美国能源,美国则需要大幅增加其能源出口。 俄罗斯曾是欧洲大陆最大的能源供应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认识到了依赖单一能源供应商的局限性,已经大幅增加了对美国能源的购买。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美国是欧盟去年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占进口量的16%。美国还提供了欧盟近一半的进口液化天然气。 基于这种现实,研究公司Gavekal对美国的供应能力提出质疑:“即使欧盟购买美国全部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其每年的采购价值也只有1410亿美元。” 另一个障碍是,欧盟大部分的能源采购由私营公司处理,他们的决策通常以市场价格和消费者需求为指导,欧盟不能对私营公司的采购行为发号施令。 许多公司与挪威、阿拉伯等国家签订了长期供应协议。如果毁约,这些公司可能会面临巨额经济处罚。此外,大量额外进口美国能源可能会与欧盟减少化石燃料消耗的目标相冲突。 不过,赵永升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将分期举行,很可能不会定死在约定中的三年,或许会均摊在五年中实施,这样一来,年采购额可以控制在1500万美元之内,与预期中的供应能力趋同,6000亿美元投资计划采用“政府引导+民间资本”模式慢慢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