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更笑不活的是,大量用户尝试该功能,把开发者架在那儿了,不支持该功能难免会让满怀期待赶来用户感到失望,显得网站很差劲。 这位网站开发者表示,他们一直在持续改进这个系统,而他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负责留意错误日志,看看哪些图片的处理结果不尽如人意。 小哥非常气愤,ChatGPT完全是在误导大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它还无形中让网站形象受损,让用户对他们服务的预期设下了错误的引导。 小哥也很无奈,该怎么办?源源不断的新用户都被告知对于该网站的错误信息。难道他们要在网站各处贴上免责声明,写着“别信ChatGPT说的我们支持ASCII吉他谱”吗? 于是他们专门开发了一个ASCII吉他谱导入器,小哥还强调这在他的“2025年预计要写的软件”几乎排在最末尾。换句话说,在此之前就没想着要开发这玩意儿。 网站特别声明,ASCII吉他谱是一种局限性很强的格式。它既不标注音符时值和节奏,有时甚至连小节线都没有。因此,他们仅将其视为把音乐导入Soundslice的第一步,用户还可能需要使用他们的编辑器对其进行整理。 能增加一个帮助人们的工具,我很高兴。但我感觉我们是在一种奇怪的情况下被迫这么做的。我们真的应该为了应对错误信息而去开发功能吗? 该网站能自动适配设备的音乐渲染功能,还有功能完备的基于网页的乐谱编辑器,以及能从照片或PDF中识别音符的“光学音乐识别”系统。 除此之外,早在2005年,他还开发了最早嵌入谷歌地图网站之一的chicagocrime.org(网站已不存在),《纽约时报》将其评为年度最佳创意之一;2004年,他开发了一个浏览器扩展组件,启发了Greasemonkey和“用户脚本”的诞生;2007年,他还曾创办了社区新闻与讨论网站EveryBlock,后来该网站被出售。 我发现这是借助GPT-4进行编程的超实用方法之一。我不会直接跟它讲API怎么运作,而是让它去“猜”,比如拿一段需要新增功能的示例代码当起点。有时候,它能想出比我原本思路更妙的方案。接着我就调整API,让它写的代码能跑起来。反过来,我也会把现成的代码扔给它,问它这段代码是干啥的。要是它理解错了,那就说明我的API设计得让人犯迷糊,而且能看出到底是哪些地方容易让人困惑。这其实是利用了神经网络最擅长的事儿:不是输出精准信息,而是一本正经 “胡编” 出超像那么回事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幻觉”。靠的是创造力,而非逻辑。 这和人机交互设计领域一种古老的“绿野仙踪法(Wizard of Oz)”很像。具体来说,就是让人工操作者假装成一个还没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这种方法在发掘新功能方面非常有用。 推出一个新功能都比让OpenAI给ChatGPT打个补丁、别再假装这个功能存在要容易(我都不确定他们该怎么弄,总不能直接全面屏蔽所有提到SoundSlice的内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