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陈春光
2025-07-30 19:20:22
特殊群体的生存现状调查
在距离市中心8公里的荒坡地带,暗藏着令人震惊的老年性交易市场。记者历时半个月暗访发现,这里的从业者平均年龄达49岁,最年长者62岁,日均收入不足百元。这些女性大多来自周边农村,随身携带的蛇皮袋里装着换洗衣物和降压药,简陋的"工作场所"仅是杂草遮掩的塑料布围挡。
经济压迫下的无奈选择
深入访谈12位从业者后发现,81%因家庭变故被迫入行。王秀兰的案例极具代表性:丈夫工伤瘫痪后欠下38万医疗债务,独子因斗殴入狱,她需要同时照顾83岁婆婆和6岁孙女。类似案例中,73%的从业者每月需寄回农村老家2000-3000元,这个数字超过当地养老金的3倍。
社会学家指出,这些中老年女性正面临"叁重剥夺":农村土地流转失去生产资料,城市务工遭遇年龄歧视,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覆盖盲区。她们的时薪通常只有20-30元,仅为市区正规足疗店的1/5。
社会治理中的真空地带
该山坡所在的行政区域存在管理权属争议,导致形成监管真空。卫生部门监测数据显示,该群体贬滨痴感染率高达7.3%,是普通人群的24倍,但仅有12%接受过免费体检。法律援助记录显示,近叁年发生21起暴力侵害案件,但报案率不足10%。
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实践表明,建立"社区嵌入式帮扶站"可使从业者转型成功率提升至41%。某试点项目通过培训家政技能,已帮助37位女性实现再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4200元。
当夕阳将山坡染成血色,这些皱纹密布的身影仍在等待一位客人。她们的故事不应止步于道德批判,更需要制度性救助。社会学者呼吁建立"银色群体保护机制",将45岁以上困难女性纳入重点帮扶目录,或许这才是治本之策。 活动:【有没有宠物改变了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