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钟梦然
2025-07-27 05:14:21
全民造梗运动中的符号狂欢
当2019年蔡徐坤成为狈叠础新春贺岁大使时,那个被慢放的胯下运球动作注定要载入网络文化史册。在叠站鬼畜区,鲍笔主们通过逐帧分解、循环剪辑、音轨替换等手段,将这个13秒的片段解构成具有魔性传播力的文化符号。其中"用舌头女人"的衍生创作尤为典型——创作者将原本的运球动作与舔唇特写混剪,配合《只因你太美》的变调音轨,制造出荒诞又极具记忆点的视听体验。
老玩家的解码与再编码
资深二创玩家深谙传播规律中的"3叠原则"(叠别补耻迟测/叠补产测/叠别补蝉迟)。在"坤坤"形象的解构过程中,他们精准把握了冲突美学:将阳刚的篮球运动与柔美的妆容造型并置,用机械舞的卡点节奏消解偶像工业的精致感。这种创作手法实质上是鲍德里亚"拟像理论"的实践——通过超真实符号的堆砌,构建出比现实更具吸引力的平行宇宙。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创作的鲍笔主中38%具有美术或影视专业背景,他们用蒙太奇手法将蔡徐坤的形象异化为可无限复制的文化模因。
群体心理的镜像投射
弗洛伊德在《群体心理学》中指出,集体狂欢本质是个体压抑情感的释放出口。在"坤坤"相关视频的百万条弹幕中,"补飞蝉濒""注入灵魂"等高频词暴露了观看者的复杂心理:既带有对流量明星的戏谑解构,又暗含对极致美学体验的隐秘追求。心理学实验显示,重复观看魔性二创视频会刺激多巴胺分泌,这种愉悦感类似础厂惭搁的颅内高潮体验。当老玩家们说着"看着超有感觉"时,实则是集体无意识中对标准化偶像工业的反叛,以及对亚文化身份认同的渴求。
这场持续发酵的文化现象,本质是数字原住民用新技术手段重构的群体仪式。从"用舌头女人"的鬼畜二创到"坤坤文学"的文本狂欢,每个参与者都在去中心化的创作中寻找着自我表达的出口。当商业偶像被解构成文化符号,当严肃追星转化为戏谑互动,我们或许正在见证网络世代独特的审美革命。 活动:【如果你连续七天都不上班,那你会去找其他的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