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滨罢之家记者阿德尔赫报道
农村妇女树林聚会:真实展现乡村生活的独特社交文化|
在浙江省安吉县竹海深处,每周叁清晨都会传来阵阵说笑声。57岁的王秀兰挎着竹篮,带着自家腌制的梅干菜,沿着石板路走向村口的老樟树。这个延续叁十年的"树林聚会",正通过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引发热议,网友评价称其"真实展现了乡村女性智慧与生活美学"。青苔石板上的生活剧场
清晨露水未晞时,二十余位中年妇女陆续聚集在村东头的古树林。她们或倚老树根而坐,或蹲在溪边石板上,手中的活计从未停歇——纳鞋底的嗤嗤声与剥毛豆的噼啪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73岁的李凤英婆婆是聚会的发起者,她手中的棕榈叶正翻飞成精巧的蝈蝈笼:"当年公社解散后,我们这些留守妇女就自发聚在这里交流手艺。没想到现在年轻人管这叫'乡村女子力沙龙'"。
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在直径五米的百年香樟树荫下,藏着个微型非遗工坊。51岁的张桂珍擅长草木染,她将构树皮在石臼中捣碎的动作行云流水:"这样提取的黄色素最持久"。姑娘们围着她学习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叮嘱:"记得留叁分枝丫,来年还能发芽"。据统计,这个自发团体已复兴了7项濒临失传的技艺,包括古法竹编、蓑衣制作和二十四节气食疗配方。
聚会中最具特色的要数"自然物候课"。当95后村官小陈架起手机直播时,正赶上吴美华大婶讲解野草莓的辨识技巧:"果实带棱角的才甜,圆溜的反倒酸牙"。她们独创的"树轮记事法"更令人称奇——在特定树皮上刻划符号,记录着霜冻日期、野蜂迁徙路线等生态数据。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介入,这些农妇自发组建了"树林主播团"。她们用竹竿架起手机,直播内容从传统手艺拓展到树林瑜伽、自然疗愈。令人意外的是,她们制定了严格的《直播公约》:每次不超过2小时,避开鸟类育雏期,收益的30%用于树林养护。这种既开放又克制的数字化探索,吸引了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专程调研。
城乡对话的新纽带
如今每周的聚会新增了"城市体验环节",在上海工作的莉莉通过视频连线,教阿姨们用落叶制作压花书签。而阿姨们则回赠了"竹筒快递"——将腌菜装在刻有祝福语的竹节里邮寄。这种跨越时空的互动,催生了"树林电商"新模式,今年已帮村里卖出8000多件手工艺品。
当夕阳为古树镀上金边,妇女们收拾工具时总不忘清扫场地。她们用叁十年光阴证明:真正的乡村生活美学不在刻意营造的田园牧歌,而在这些沾着泥土、带着体温的日常相聚。正如网友"山居客"的留言:这里没有滤镜下的完美,却让人看见生命最本真的样子。-HYXN8DNYEWDASKVALE0DKVBYWB责编:陈师
审核:陆致腾
责编:阿莱